龍崗網站建設中在在線教育的“互聯網+”中,有著內容優勢和用戶規模優勢的產品已經走在前面,而對于更偏向于O2O類型的在線教育產品,到底是B2C和C2C誰更有機會?
歸根結底是信任鏈的缺失。我們在調研中發現,優秀的C會從B端脫離出來(例如優秀的留學咨詢師會自己創立小工作室),但是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卻落后于大型機構。歸其原因在于用戶對C端的天然不信任,在試錯成本很高的情況下(主要是時間成本,例如留學一年只有一次,一生中也沒有兩三次試錯機會),他們更相信有著很強品牌背書能力的機構。這導致優秀的C出來之后,獲取用戶變得困難。
然而,優秀老師的C2C模式復購率很高。家長覺得老師好,下次他會直接再約這位老師;留學申請出國成功后,學生會再推薦自己的學弟學妹再找這位留學咨詢師。他們不會再找熟悉的機構,原因是用戶本身也知道服務者是老師,而不是機構;上一次的合作成果,自然的消除了信任鏈的問題。
產品標準化?在線教育產品更應該“因材施教”
看衰教育C2C者,大多認為困難在于標準化流程和服務的不可預期。在我看來,服務不可預期這個問題可以有解,而標準化流程恰好不用解決。我們看阿姨幫或者專車軟件,他們通過對服務者進行培訓,讓服務者提供標準化流程,原因在于標準化流程能夠解決服務不可預期的問題——阿姨擦地板兩次,用戶的“地板干凈”需求就能滿足。而在教育領域,老師屬于知識的擁有者,面對長尾的學生(例如留學,不同的學生需求不一樣)更應該因材施教,而不應該把老師等同于阿姨,用流程來套。而服務是否可以預期,重要的不是標準化流程,而是平臺對于服務提供者(老師)的管理上。如何引入老師,如何保證老師的質量,從引入的時候把關、到評論評分機制的健全;如何判斷老師的專業能力和授課能力,并給予足夠的信息支撐老師,讓老師自己的知識和水平不斷提高,這才是平臺更應該關注的事情。
龍崗網站建設中隨著共享經濟和去中心化的盛行,在Uber,Airbnb的帶頭作用之下,越來越多的C2C產品正在涌現,用戶對共享經濟、C2C服務也越來越接受。過去不少在線教育C2C產品的沉淪,并不意味著C2C在教育領域走不通;當用戶心理悄悄發生變化的時候,C2C勝利的曙光就在不遠處。
在服務業尤其是教育業,C2C大勢所趨
C2C一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,雖然目前B2C明顯占有更多的關注度,但C2C即將看到勝利的曙光。
從行業邏輯來看,在線教育的本質在于老師指導學生,是屬于信息的有價交換,服務的本質還是在于C端(老師)向C端(學生)提供服務。所以,產品體驗的優劣,不在于B端(教育機構)是否足夠大牌、足夠專注,而是在于老師的能力和水平。既然服務的本質是C2C,那么互聯網產品更應該是C2C會勝出。
同時,C2C提供了更優秀的效率和更長的長尾來滿足需求方。作為傳統B端,在公司的運營狀況中,花費的大頭是場地、推廣、銷售...等等組織成本和營銷成本,服務提供者(老師)一般只獲得學生報酬的30%左右,C2C去除了中間環節,對資源配置優化后給C端(老師)更好的回報;另一方面,B端對業務的覆蓋能力、對地域的覆蓋能力有限,勢必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教學內容的過于統一。